>
且不说世家大族那边的阻力,光是知识技艺的普及,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
“自然要徐徐图之。”
刘昀虽然拿出了后世的经典制度,但也知道,制度改革就和基建发展一样,必须循序渐进,依托经济基础,半点也不能心急,
“便于书写的纸不仅可以用来誊抄各类典籍,还可用天工阁新发明的‘印刷机’拓印。
到那时,书籍的造价将大大降低,经史子集皆可大量制造。
等各部的运转进入正轨,各州郡便可开始建造‘义务学堂’,让所有黔首读书识字,再学一门技艺……”
这些都只是初步的计划。
要想真正地落实,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且,每一步的推进都需要扎实稳妥。
若步子走得太急……王莽的前车之鉴犹在,他可不想做第二个王莽。
“臣知陛下心有沟壑……这份‘简章’,是否能借臣阅览一段时日?”
“这是自然。”
得到刘昀的首肯,陈群并袖一揖,带着书册离去。
刘昀在殿内处理奏章。
没过多久,宫廷内侍来报——充栋楼的掌事褚弥求见。
自刘昀登基后,原来由他一手创建的天工阁、充栋楼、援济堂等部门并没有纳入朝廷大班子,而是继续作为他的私人势力存在,其特殊程度,类似于上辈子明朝设置的厂卫。
当然,刘昀设置的五大私府并非由宦官掌控,履行的主要功能也不是政治监控,而是社会福利。
这个褚弥,就是充栋楼下面的一个小领导,换算到现代,约等于某单位某分属部门下的一个副职。
因为此人是刘昀早期收入麾下的人才,在充栋楼做了二十年,也算得上是他的亲信,所以刘昀没让内侍询问因由,就将人放了进来。
褚弥进门,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随即便开门见山地说出此行的目的:“请陛下恕罪,臣认为——蔡邕之女蔡文姬,担不起充栋楼楼主一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