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陈源的飞机起飞还有两个小时,距离姜洋的航班起飞还有三个小时。
姜洋问陈源有没有吃饭,陈源摇摇头。
他又问陈源下了准备坐飞机去哪,陈源说转机回家。
陈源问姜洋准备去哪。
姜洋说他去美国读博。
这么快都读博了。
嗯,申请的直博。
去哪个学校?
去卡内基梅隆。
这我知道,专排全美第一啊。
那确实。
很厉害。
以后就该叫你dr.姜了。
这还不敢当。
我最近在找工作。
工作不好找。
等我博士毕业了,也还是得找工作。
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要入职,但每年又没有那么多人要辞职。
所以大公司要裁员吧。
最近大模型很火,还在等着取代这批人。
大模型?
你是什么专业的?
金融。
那么我想说的是Gpt。
被取代了怎么办呢。
也不会那么快的。
两个人现在另找了一家餐厅,两碗蟹黄面刚端上来。
姜洋刚才说了,好久不见,他要请客。
陈源没接他的话,等吃完了,陈源会顺手买单的。
那一年,王君皓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毕业,回国三个月。
国内都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再继续读博的话,一辈子大概就搁在学校里了。
留学生一年就能拿到同认可度的学位,授课制,在国内被广泛评为水硕。
他签了bJ的证券公司,留下来坐办公室。
现在他坐在北京机场的候机厅,下一班飞机会把他送往日本,他要在那边呆一个星期。
他自己一个人去。
他早就过了什么事都要和人搭伴做的阶段,人和人相处,因为意见和习惯不合而相互妥协——总会不一样的,更早的时候,学着相互妥协,后来明白了,其实最愉快的做法,还是创造时机,让自己和自己相处。
他先去东京,第一天去六本木拍东京塔。
为了这趟旅行,专门买了将近两万块的单反相机。
他拍的也不好,刚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对焦。
两万块的相机放在他手上还不如最新款的iphone手机。
可他还是觉得自己应该买一个相机。
好像他手上多了个物件儿,人生就多了一层意义。
夜景不好拍,需要支架,要不然整个画面都说是糊的。
说到底是一个人的旅行,他看着手机的头就没有抬起来过。
又不知道是在给谁发消息,有时候只是漫无目的地浏览着。
社交对他来说挺痛苦的。
王君皓是个不争不抢的人,对谁都很温和。
一米八五,白白净净的,烫了头,染成深褐色,梳得很整齐。
穿黄黑格子衬衫,里面是一件白t恤。
他走到人群里,象征性地笑两下,说两句,就能在不少人心里留下印象。
于是他也习惯了,和人在一起的时候,疲于应付,但善于应付。
他也发朋友圈,聊天,不同的置顶换着聊。
他一个人坐在日本新干线的电车站。
背着厚重的旅行包,抬头看显示屏上跳动的时间。
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也不必如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