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国庆假期不能叫国庆小长假。
应该叫“农忙假”
或者“秋收假”
。
国庆节前后正式收割晚稻、红薯和茶籽的季节。
晚稻一般成熟于寒露后霜降前。
我们当地有一句农谚:霜降不拌禾,一晚掉一萝。
刀子熟了得赶紧收割,否则会因谷粒熟透后脱水而掉落在田间。
我们学校也会在这个时候上真正的劳动实践课,去外面勤工俭学。
这个时候的劳动实践课,是每个班自由分成几个小组,出去割包禾。
这项劳动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大家都喜欢这项活动,终于不用呆在教室听老师“念经”
了。
每天早晨先去学校集合。
然后自己分组的成员骑着各自的自行车,带着镰刀,部分同学会带着茶杯,草帽(我不喜欢戴,戴着脑壳痒)。
开始出去揽活。
收割晚稻的时候跟早稻不同,这个季节已经开始有露水了,所以不宜太早。
我们这组有男有女,一共7人。
先一起商量哪里能包到活干。
有的说沿路询问的方式,有的说有没有熟人往年也是包出去的。
我们也可以去问问。
正好看到一位大叔在自家稻田旁晃悠。
“叔叔,你家稻谷成熟了,我们来帮你们割好吗?”
大叔疑惑道:“你们怎么不在学校上课啊?”
“叔叔,我们是出来勤工俭学的。
我们可以帮你们割禾吗?你们只要拌的话还是能轻松不少哦”
。
“也可以啊,你们是怎么个割法呢?多少钱一亩”
?
“20块钱一亩”
。
“价格倒是都差不多。
我家2亩2分田,都包给你们割吧!”
听到这个好消息,可把我们高兴坏了。
刚出来不久就找到了活。
叔叔带我们看了地方后。
我们兴奋的带着镰刀来到田间开始干活。
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叔叔阿姨家也很客气,给我们送来了凉茶,西瓜。
还说给我们准备了午餐。
割禾虽然很累,禾苗杆碰的脸上很痒,很难受。
手心也起了水泡。
但我们心里是甜的。
吃过午饭,我们下午又用了一小会儿才把禾割完。
每人分得6元。
还有3元在谭玉娇手中保存着。
(本来是44块钱,大叔多给了1块。
)
然后又陆陆续续的接了一点活。
学校分我们的任务是每人20元,我们组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还是能完成了任务。
上缴20还各自剩了1.7元。
然而有的组就没那么幸运了。
没能完成任务,那还得自己拿钱凑够20。
有的干脆就玩去了,直接从家里拿了20块钱上缴。
下学期的勤工俭学就是出去摘茶。
这个就是学校跟茶园老板对接好了的。
我们只需要去茶园摘就可以了,几毛钱一斤。
任务也是20块。
我们男生就没那么老实的摘了。
有的就开始摘一点,然后就搞副扑克打牌去了,用茶叶做赌注。
手气好的,靠打牌就能把任务赢回来。
手气差的就只能从家里面拿了。
至于这些钱最后用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是老师们分了吧!
没人问,也没人说。
喜欢波矮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波矮子的开挂人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