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眼前的杭城项目,据说是在钱塘江的南边,那边所谓的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都在纸面上规划着,现场连片的农田。
传说中未来要有一些大型的企业入驻,建设许多工业园区和企业总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区域内再零星穿插一些住宅用地,解决新就业带来的新人口的居住问题,反正目前杭城内的老市民压根就觉得那边是远郊区,小有家资的一般看不上那边的工作和住宅。
这有点类似于早期帝都的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还需要时间慢慢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杭城毕竟不是一线大城市,如今支撑经
吴家当初是被所谓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忽悠着去了那边投了一个亿,买了400亩工业地,单价非常便宜,相当于每亩25万,每平米用地才几百块。
性质是工业用地,可以建厂房,也能盖科研办公楼,并且其内能修建食堂、员工宿舍等等配套的物业项目。
本地的正常企业一般都买不起这么大的一片地,顶天是三五十亩一百亩的。
能拿的出一个亿的,往往是一线城市的大企业买地。
买地的大多数也不是自己要建厂子,而是趁着地价便宜买了屯着,等将来若是有企业进驻,给人定制化造厂房和企业总部,或者干脆走合资公司的模式,以地入股,再作价退出,赚一笔土地差价。
至于吴家为什么卖地,一来是缺钱搞南方的“大项目”
,二来是这片地放了两年了无人问津。
吴家想要整售给某个大企业做总部,来询价的全都是想建了厂房搞点生产的那种“低端”
制造业,与滨江区未来的高科技类型产业规划差的太远。
吴家在投资界有些根基,当初被当地管委会忽悠着买地的时候就打听过了,未来肯定要清退那种小厂子,引进高科技制造业或者是类似于手机、电讯等等重科研轻生产的企业。
现在倒好,小企业都不敢来了,大企业或者机构想要捡漏杀价,吴家不肯,非要加几千万才卖。
另外呢,地块虽然大,容积率却很低,在航空线下还有40米限高,最难受的是有环保指标要求,污水、噪音等等都不能超标,例如一些有污染的企业,印染啊、医药试剂类型、汽车等重工制造业的都不行。
这么多限制,还要加钱整卖,真有钱的企业有那闲功夫,早在滨江再买一块新的地了,凭啥与吴家斤斤计较;会与吴家磨叽的都是不想花那么多钱买地的,自然不会那么快谈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