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记忆,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思维导图!…来自十五好运-微博(记乎考研政治)

|==??政务app过多过滥:警惕形式主义升级变异

?

“问题上报:发现一个塑料瓶。解决方案:清理该塑料瓶。”近期,中部某县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向记者介绍了一条巡河记录。他在巡河过程中发现塑料瓶,使用“捡起”的方式解决,并打开一款巡河app拍照上传,以完成上级“每月问题上报”的考核要求。(见2023年第8期《半月谈》)论及此次通辽市被曝光的问题,用“影响恶劣”一词毫不夸张。

近些年,不少地方和部门开发了各种政务app,通过app对相关工作进行上报和处置。开发政务app的本意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但从实践看,有的地方的政务app功能流于形式,不仅消耗了不必要的行政资源,而且给一些基层工作增添了负担。

上述报道显示,有村干部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满屏的政务app,“河长、林长、田长、路长app各一个,禁毒、科普学习打卡忙不赢,还有应急、人社、环保、自建房排查都要求安装……”如此之多的app和相关打卡、填报要求,不仅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手机内存堪忧,更占据了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颇具反讽意味的是,有的地方甚至专门安排了“登录员”——指定一名干部管理政务app,定时定点把需要登录的app“刷一遍”。

政务app过多过滥、硬性考核,使得不少基层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疲于应付。一些地方对名目繁多的政务app提出注册、登录、打卡、问题反馈等硬性要求,并与干部工作考核挂钩。还有的地方对政务app中填报信息数、反馈问题数搞排名,动辄通报批评,导致基层干部为了“拼业绩”“凑业绩”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发现并清理一个塑料瓶”,类似上报对有些基层工作人员来说,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前些年,一些地方“填表到崩溃、开会到流泪”的形式主义,备受干部诟病。经过中央自上而下的减负和整治,文山会海、填表太多的形式主义现象大大减少。如今,政务app悄然冒头,令基层干部叫苦连连,颇有成为形式主义的新表现的趋势——不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是为了堆砌工作成绩;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消耗于诸如登录率、使用量、问题上报数的达标甚至评比上,势必会耽误其他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的推进。这对地方的行政效能、对百姓的切身利益来说,都不是好事。

面对政务app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坚决防止形式主义问题借助信息化手段升级变异。一方面,应该致力于加快相关政务app的优化整合,对于缺乏实用价值的予以去除,确有保留必要的也应整合功能、减少数量,实现政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要改变政务app的考核理念和方式,由“重量”转为“重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应积极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把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考评基层工作的重要指标,进而基层干部在更多实事上尽职履责,贡献作为。

案例分析

(1)涉及教材知识点:行政领导 行政效率 ?绩效考核

(2)分析: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新征程上纠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部署。新征程呼唤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以饱满精神、昂扬斗志奋力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新型形式主义,必须通过更有效的方式加以整治。

(3)参考文件: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

《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

(4)问题:如何持续发力整治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不重实效、本末倒置,脱离实际。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要素的组织和结构。形式与内容分别对应事物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形式主义割裂了形式和内容,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作中表现为认识与实践脱离、主观与客观脱节、行动和效果脱节。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复杂的思想根源和社会现实基础。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现实基础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包括令其蔓延生存的现实土壤。形式主义发生在领导干部中,常常伴随着不了解实情、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式主义迎合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又催生形式主义。因此,形
超强记忆,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思维导图!…来自十五好运-微博(记乎考研政治)插图
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常常被一起提起,二者联系紧密,相互交织。

一、理论认识上持续深化

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党集中整治的形式主义,不同于历史上的直接的、盲目的、主观的形式主义,有别于党的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过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这种形式主义不能总被领导干部拿“理论水平不高、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多”作为自己开脱错误的公开借口。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价值观走偏才是当前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这种形式主义不只是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价值论、利益论的问题;不只是受历史传统封建文化影响,而且有现实利益原因;不是盲目自发的,而是自觉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为主体的认知判断、价值选择和立场站位。因此其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成为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二、治理实践上持续细化

现实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对一些干部来说,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工作习惯甚至形成路径依赖。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拿出敢于碰硬的精神,制定实施纠治形式主义的硬杠杠和严格督查检查考核的硬制度,增强基层干部自觉抵制形式主义的硬本领。

形式主义不仅耗费基层干部精力,浪费财政资金,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对上级政府决策产生误导,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威信。要把整治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时刻紧盯形式主义的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不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标对表,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中立查立改、坚决破除。

形式主义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开展集中整治,补齐工作短板,摸清形式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三、治理导向上持续强化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习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上面有官僚主义的要求,下面就会有形式主义的应对。整治多年来危害不减且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顽疾,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抓住根本性的关键性的问题,在治理导向上持续强化。

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主义没有被真正当作作风“公害”,人人喊打。有的人口头反对形式主义,心里不以为然、见怪不怪,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有的人对形式主义是不愿打不真打,有的人想打但不敢打。监督惩戒不力,权力观扭曲、利己主义生存空间的扩张使得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日复一日长期存在。因此,虽经反复整治,形式主义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知道,形式主义不仅仅是作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它与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背道而驰。形式主义问题突出,消耗的是人民的信心,毁坏的是党和民族的基业。任由形式主义蔓延泛滥,最后会像毛泽东所批判的,“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治理导向,把科学的价值观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一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顶层设计上力戒形式主义,从实处着眼,靠实绩说话,让工作本身的完成度、群众的满意度成为评价干部工作的度量衡。二是突出对基层降压减负。降压不降担当,减负不减责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推动督查考核方式转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干事环境,让基层干部有担当作为的勇气、能力和精力。三是凸显用人导向。在干部“选育用管”各环节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奖罚分明,斩断下级通过形式主义获得提拔的期望,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不仅尝不到甜头、捞不到好处,还要受处分、吃苦头。只有让更多干部去琢磨如何干事,而不是去琢磨领导,让干实事、群众满意而不是自以为领导满意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四、治理机制上持续优化

形式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要想纠治各种形式主义行为,直至彻底铲除它们,必须找准其内在病灶,从思想认识、利益根源和体制机制上来破解,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同时着眼,从作风修炼和制度约束同时着力,在治理机制上持续优化。

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持续改进作风,首先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对各地区各部门动态监测,在作风建设上及时进行整肃,对突出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完善精准有效纠治作风的制度建设,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强化纪法惩处,发挥监督效力。整治形式主义的成效要问效于民,对明显存在政绩作假的党政机关加大依规依纪问责力度,起到震慑作用。政府部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要将实际效果作为政策执行优劣好坏的衡量标准;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推进数据共享等技术创新,减少文山会海,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一级做给一级看,以上率下转变作风,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促民风。

形式主义从未远去,如不持续纠治,仍会不断发生甚至愈演愈烈,或者演变为新的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要把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既通过集中整治专项攻坚,定期清除积弊,又要做好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地准备,加强源头治理和常态化制度约束,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干部思想认识和制度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融通起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凝聚起干事创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