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知青呢,思想觉悟还没我媳妇高。”
社长不满地嘀咕,“做错事要挨罚,这是连三岁娃儿都懂的事,她一个高中生,居然临阵脱逃,哪有半点知识分子的样儿……”
嘀咕归嘀咕,人到底是在他们手上搞丢的。
书记和社长当晚翻来覆去,一宿没睡好。
年来到等许丹的事件渐渐平息,日子也快接近小年了。
向刚托战友顺路捎到县城的缝纫机和自行车,由书记派人扛了回来,罩上红布、戴上红绸结,摆在新房里。
自行车结婚那天还要用呢,新郎官骑着它去接新娘,故而擦得相当锃亮。
和这两大件一并捎来的,还有向刚的一封家书,信里说她寄去的相片收到了,拍的非常好。
还说部队那边已经下第三场雪了,积雪没过膝盖,进出十分不便,但结婚肯定回来,让她不用挂心。
她哪有挂心。
盈芳口是心非地扯扯嘴角,她忙都来不及呢。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置办年货,窗户、大门都贴上了窗花、春联,屋檐下挂起红灯笼。
盈芳一忙忙三份,师傅家的、自己家的、向刚家的。
这一来,别说还真没闲暇工夫。
年味也随之越来越重。
生产队该分的粮啊猪肉啊羊肉啊鱼啊菜啊当然还有钱,统统都分下去了。
社员们兜里有了钱,置办起年货也比平日大方许多。
小年原是“灶王节”
,传说这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为了能让灶王爷在玉帝跟前多美言几句,百姓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屋子、举行祭灶仪式,为灶王供上“糖瓜”
。
然而大革命开始后,一切和牛鬼蛇神有关的事统统不许做,秋社那天抬着大猪头绕村一圈祈福,是出于对丰收的祈愿,可灶王既和丰收不搭边、又和风调雨顺不搭边,祭祀仪式被取缔,但掸尘、备糖瓜的风俗没丢下。
糖瓜是麦芽糖做的,小小的一颗南瓜状的麦芽糖。
雁栖公社没人会这门手艺,大部分人家嫌麻烦又嫌浪费,直接从供销社买一点儿拉倒。
但也有家里口粮富足、扛着米袋子跑隔壁公社请手艺人做的。
冯美芹的外婆家就有人会这门手艺,每到小年,家里就特别热闹。
冯美芹的娘背着两袋大米往返走了十几里路,换来六斤麦芽糖浆。
盈芳拿核桃、板栗、葵花籽换了三斤。
大家经常看到她往山上跑,捡到几斤这些个山货也正常,却不知道她家仓房囤了好几麻袋。
美芹兴奋地抱着她就差没亲她了,直说她是大福星。
“托你的福,今年能吃到掺了核桃仁和瓜子肉的米炮糖了。”
倒是美芹娘,蹙眉叮咛了盈芳几句:“山里有狼,还是别经常往山上跑了。
草药啥的,后山脚下采采还不够啊?你不说婶儿也知道,就这么点东西,得在山上逗留多久。
你没吃过亏不觉得,可等吃到亏就来不及了。
核桃山脚也有……”
“山脚那核桃树哪轮到咱们去摘啊,没到时间就被撸光了,叶子都不带剩一片的。”
美芹嘟着嘴说。
“有的吃就吃,没的吃就不吃。
又不是非吃不可的东西。
小命重要还是嘴巴重要?”
美芹娘凶巴巴地瞪了女儿一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