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费缺乏,大清河河堤至今未能修葺。
只要再来一次大水,大清河河堤随时可能再次决堤。
河岸两侧上万百姓的生命岌岌可危。”
一连十几天,大理寺公告都用不少篇幅报道齐东县知县王思永的事情。
王思永为了个人名誉害死六十二名河边百姓的事情,触目惊心。
随着报纸的逐渐传开,王思永大清官的声名一点点破产,反而成为了文官不顾小民性命沽名钓誉的典型。
士绅们再提起带头反对法庭的王思永,再也没法像从前那样满腹自豪。
王思永在山东的号召力,经过大理寺公告十几天的攻击,已经荡然无存。
而大理寺公告更组织记者,对残破不堪的大清河河堤进行了几次实地考察,在报纸上将考察后的结果公布于众,更是引得山东全省哗然。
八月二十三日,王思永坐着轿子从县城城外回来,在轿子里愁眉不展。
这十几天,大理寺公告对王思永赤裸裸地攻击,他几十年积累的声誉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王思永现在可谓是心如刀割。
自己不贪财不好色,本以为没一点把柄可以被花解语抓住,没想到花解语却这么厉害,硬是把大清河决堤的责任盖在了自己头上。
自己站出来挑战因为,最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王思永在轿子里想着想着,轿子却突然停在了路上。
前面传来一片喧嚣声。
“青天大老爷,不能看着大清河再次决堤啊!”
“父母大人,求你拨款修一修大清河河堤吧!”
“青天大老爷,大清河河堤已经是不修不行了!”
王思永听到那嘈嘈杂杂的喊叫声,心里一抖。
他拨开了轿子的窗户,往前面看去,果然在县衙门口看到几百个百姓跪了一大片。
百姓们显然都被大理寺公告报道的事实吓到了,不想被大水淹死,拦轿子要王思永修河堤。
王思永哪里有钱修河堤?他当官几十年积累的好名声,关键就是免除士绅和贫民的田赋,齐东县的财政收支是一塌糊涂。
能给衙役开出月钱维持县城的秩序,已经算是精打细算了。
以前百姓们都觉得决堤是天灾人祸,就算知道内情的少数几个人也不会到处去说,王思永就糊弄过去了。
如今大理寺公告这样大肆报道,这事情如何收场?王思永看着那些跪地磕头的百姓,知道这事是好不了了。
他一挥手,朝轿夫们说道:“冲过还要淹死多少百姓,大清河的河堤才能重新修缮?
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突然站了起来,大声吼道:“欺世盗名的狗官,你去年淹死了我父母,今年还不修河堤,我和你拼了!”
九月初三,在山东的各府、州、县,“大理寺法庭”
全部开始运行了。
八月底,随着大理寺公告的不断攻击,齐东县县令王思永腹背受敌。
他不但名声毁了,在山东到处都被百姓们骂,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话,而且在齐东县的行政也无法再开展。
大清河沿岸上万百姓包围了齐东县县衙,要求王思永修生死攸关的河堤,而王思永根本拿不出钱做这事。
最后王思永被堵在县衙五天后,半夜逃出县衙,辞官不做了。
王思永一逃,山东的士绅们士气大泻。
各地的官员害怕大理寺公告和军队不敢出头,士绅更加畏惧燕王的血腥手段,最后万马齐暗,竟再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花解语在山东办法庭。
花解语将法庭人员派往各地,在早就买好的宅院里打出招牌,将法庭开出来了。
这些充为法庭的院子必须是在县城中的显要位置,占地也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容纳法庭办公人员。
加上各种器材和装饰,这些办公场所花了天京新城十多万两银子。
每个县的地方法庭,花解语配备法官五人,书记员三十人,法警五十人。
这些人员都是花解语从天京新城雇佣的。
尤其是法官,都是燕王从产业工人和士兵中选出的优秀人才,经过一年多的法律培训才上岗。
法警人数不多,但五十人足以对付一般的家族或势力。
若是有更大势力武装抗法,杨鹏驻扎在山东的虎贲师士兵就会出动,镇压抗法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