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好吧,就依纪兄和晓棠。
&rdo;谢知县痛快地答应了。
说定了粮食的事,谢知县并没有在纪家久留,而是很快就告辞离开。
今时不同往日,别的大户那里,他也要亲自走一趟,以确保按期将粮食筹足。
送走了谢知县,纪二老爷和纪晓棠重新回到书房中坐下。
&ldo;三千担粮,罢了&rdo;纪二老爷对着纪晓棠yu言又止,只轻轻地叹气,满脸的沉重。
&ldo;爹爹可是觉得多了&rdo;纪晓棠就问,&ldo;我也认为多,然而不这样,谢伯伯那里可不会放过咱们。
&rdo;&ldo;你说的是。
&rdo;纪二老爷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面又压低声音问,&ldo;晓棠,你看那文书,可看出什么破绽没有&rdo;纪二老爷这样问,纪晓棠就知道,他们父女两人想到了一处去。
&ldo;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大问题,除非谢伯伯胆子大到假造文书。
&rdo;纪晓棠就道,也正是因为没在文书上看出问题,纪晓棠才肯给这三千担的粮食。
&ldo;我就疑他假造文书。
&rdo;纪二老爷皱眉说道。
&ldo;爹爹这话怎么说&rdo;纪二老爷也曾做过地方的父母官,经手过这样筹集粮糙的事qg。
只是因为如今边关告急,很多事qg不能按照往常那样一概而论,然而纪二老爷还是觉察出,谢知县这次筹集粮糙的举动,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
可他又不能确定这是谢知县的问题,因为也可能就是朝廷出的昏招。
&ldo;爹爹的疑惑,还需慢慢查证,这民心所向临近年底,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在喜气洋洋地准备过年了。
而今年,清远城的街巷上却是行人稀少,显露冷落的qg形来。
一年的大旱,很多百姓衣食不济,更加没有余钱过年了。
纪府也比往年安静了许多。
这一天,纪家诸人无事,就都聚在纪老太太的屋子里说话。
&ldo;老三现在到哪里了,能不能赶回来过年?&rdo;纪老太太靠在引枕上,问纪二老爷。
&ldo;按照计划,三弟这个时候应该到占城了。
只怕要年后才能回来。
&rdo;纪二老爷估算了一下才回答道。
纪三老爷乘船出海,不方便书信联系,因此家里只能估算他的行程。
纪老太太就叹气,表qg怏怏不乐。
纪二老爷看纪老太太心qg不好,忙gān咳了一声,给纪晓棠使眼色。
纪晓棠此刻正带着长生玩。
长生穿着崭新的红袄,脚下踩了一双大红绸子的虎头鞋,正在炕上练习走路。
纪晓棠就站在炕下,一面伸手护着长生,一面跟长生一起走。
看见纪二老爷投过来的目光,纪晓棠立刻会意,就引着长生往纪老太太身边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