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显然对她的直接有点惊讶,方姜的这个答案随时会变成一篇黑她的新闻稿。
她都能想出各种标题来:《方姜一门心思谋求海外发展,被导演残忍拒绝》、《抱导演大腿失败,方姜何去何从》,进而变成对她演技质疑的那种黑料。
方姜感觉到对方的惊讶,了然一笑,说:“其实这部电影里面,演员更像是背景。
如果你看过你会知道,演员台词很少,风光、音乐、服装比演员本身更吸引人。
这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电影所表现的命运本身,我们是命运的棋子,是玩偶。”
电影点到为止,方姜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反倒是主动说起最近自己打算尝试新鲜事物。
qq群里有读者敲饭碗催文,周至速速把微博关闭。
打开文档,方姜的声音在耳畔回荡,眼波在眼前浮现,眼底的那一线光慑去她的心神,让她无法投入自己的小说。
美丽的容颜使人振奋,她想,她一定是看太多方姜的新闻。
写不出东西,只好先去看评论,寥寥可数,乏善可陈。
周至叹气,现实教她做人。
如果说订阅是作者的食粮,评论便是作者的鸡血,鼓舞作者日复一日,忍受寂寞,敲出激荡的文字,呕心沥血。
读者看作者,通常会觉得有趣,作者创造世界,邀请读者与她一同游历。
她们不会想到创造的过程会如此寂寞孤独,传统作家更甚,写完一本书才能出版,才有与人交流的机会。
如今在网上连载,交流的机会变多,变得更加即时,作者会迫切地想要得到反馈。
写得怎么样?人物可还喜欢?对后续发展有何猜测?有什么其他想法?可有不谋而合?每一个新章节背后,都有一张欲说还休的脸:你看我一眼呀。
评论意味看见,若是有读者的评论恰与作者初衷相符,那必然是作者最幸福的一刻。
她被真实看见了。
不过有时读者目光太过锐利也会叫人哭笑不得。
比如旧文下面看见一条最新的评论。
咚哧萝卜评论:听说作家的脑子有毛病“那死光头简直,简直,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不,是石头脑袋,不,是砖头,空心的!”
能让方姜气到磕磕巴巴骂人,周至堪称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不晓得,反正她是第一个。
认识方姜十二年,第一次见她气得恨不得拿手机砸人脑壳看看里面是屎是脑浆还是破棉絮。
孟时桢明面上帮腔骂周至不识抬举,心里面有一万只小手在鼓掌。
拒绝得好哇,拒绝得妙,拒绝得呱呱叫!
周至不拒绝,她得操碎心,到时候哭唧唧的可就是自己了。
方姜发神经确实难得,更难得的是在她发神经的当口,有那么个人正正好能阻止她。
恩同再造。
话剧这种东西,费时费力不来钱。
不算前期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就拿票房来说,以方姜的水平,用上海话剧中心的小剧场了不起了,一个场子满打满算三百人,一百五十块一张票,三百张票才四万五。
除非是方姜唱独角戏,只有场地费、人工费、管理费、服装道具费用,否则另有其他演员的开销,排练花费另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