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16“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太上”
,与“其次”
关联呼应,强调所推的做法,是指无为之治,最高的境界。
“下知”
,与儒学礼教“上知(智)”
相反,老子尊“下”
,反对统治之“为”
,主张“无为”
;“有之”
,参照“有之以为利”
理解,强调“无之以为用”
,说明统治的有与无的关系。
三个其次,越来越不好。
“人为”
越来越严重,甚至恶劣。
亲,亲爱、亲近。
誉,称赞、赞美。
畏,惧怕。
侮,有不敬之举。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应为“信不足,安有不信。”
清人王念孙比较河上公本,发现并肯定了“无下焉字”
,他把上焉字断句在后句是对的,很了不起。
他当时没有看到《老子》更古的文本啊。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有“太上”
一章:“太上……信不足安有不信”
。
帛书《老子》甲乙本较为完整,相应处文字均不缺,甲本:“信不足案有不信”
,乙本:“信不足安有不信”
。
王念孙解:“焉,于是也。
言信不足,于是有不信也。”
解释旁征博引,信服。
案、安,与焉同义:于是,则。
王引之(王念孙之子)《经传释词》:“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
安,或作案,或作焉,其义一也。”
此句可加引号,应是古语或熟语。
缺乏信任,就不信任人、不相信人。
这样,就强“为”
,恶性循环,则加强统治压制。
“为”
的最坏结果,被百姓骂,反对反抗其统治。
悠兮其贵言,是称赞,标点可以是感叹号。
悠:长,远。
贵:稀有,难得。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此为圣人之道。
功、事近义,都是“为”
的范畴。
功,偏于功业,见34章“功成不名有。”
77章“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事,偏重于职,见48章“无为而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成和遂,同义,见7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我,以圣人之口吻言,如57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自然,指没有人为的东西,没有个人功利,没有私欲妄为。
老子主张返朴归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