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川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政治_胡格诺战争_政权…(2020四川大学电子信息研究生录取)

|==

2020四川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2. 查士丁尼时代

527—565年在位,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极力维护奴隶制度,加强军队和政府官僚机构,并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532年镇压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编纂《罗马民法汇编》,对外大肆用兵,先后灭掉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占领北非、意大利、科西嘉、西西里和伊比里亚半岛的南部。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重修君士坦丁堡并修建了圣索非亚大教堂。查士丁尼统治时代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3. 胡格诺战争

1562-1598年法国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加尔文教徒在法国称胡格诺派,长期遭受迫害。信奉胡格诺教的以波旁家族为代表的南方贵族和信奉天主教的中北部吉斯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最终演化为战争。先后进行过七次战争,长达30余年。其间曾于1570年停战议和,但1572年8月天主教派在巴黎制造了圣巴托罗缪惨案,屠杀胡格诺教徒2000余人,致使战端再起。1598年4月,法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给予胡格诺派新教以合法地位。

4. 洛克

英国哲学家。1658年于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1690年出版用20年时间才完成的主要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1689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政府论》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乾嘉学派

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学派研究的总体特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其研究的话题基本已经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完全脱节,与明代朱张等理学学以致用的情况大相径庭。嘉庆朝以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乾嘉学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学派对于研究、总结、保存传统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6. 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实行的一种统治体制。德川幕府的统治机构更加完善,集权化程度更高。将军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是全国人民和土地的最高支配者。地方政权是大名的藩国,藩主(大名)在藩国内享有行政、司法、税收和军事的全权,但必须接受幕府的严格监督。为了巩固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和兵农分离制度,即把全国居民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不得混淆;武士必须集居城里,农民固定在农村。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12月成立的世界金融机构。1947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华盛顿。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宗旨是:商讨和促进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中、短期资金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中出现的暂时不平衡,消除各国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以便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基金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份额。

8. 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成立的国际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倡不结盟主义。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会上提出参加会议的国家的条件是:实行独立政策,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同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二、论述

1. 试比较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异同

(1)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政策

英国殖民者最初到达北美时,“就开始注意到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地的定居和生存问题,并对这些殖民活动的管理较为放手。”殖民者比较注意在经济上建立稳定的跟据地。这对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政治上,为了统治和管理北美殖民地,英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统治机构这一机构是双重的:一是英国政府内部设置的管理殖民地的贸易局;一是英国派驻北美的总督及官员(仅限于王家殖民地),按照英国控制的程度,在独/战争前夕,北美殖民地可分为三类:(1)王家有民地:由英王派来总督直接统治;(2)业王殖民地:有殖民地的业生《英王把北美大片土地“赏赐”给其宽臣或大贵族,受地者称为“业主”)任督,再由英王批准:(3)自治殖民地:总督由殖民地的有产者选出,但也要由英王批准。

经济上,殖民地上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既有资本主义制度,又有前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的租伽制和奴隶制度。在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土要集中在北部各殖民地。尽管南部尚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但却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中部殖民地盛行半封建的租佣制,南部则是经济作物种植。

(2)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政策

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基本上采取放任政策,因此北美殖民地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享有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自由。相比之下,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政策带有明显的专制。西班牙、葡萄牙把本国的封建庄园制度移到殖民地,在殖民地实行专制统治。西班牙国王曾宣称:拉丁美洲殖民地是他的私有财产。他在国王政府下面设立的“印第安事务院”是掌管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最高机关。国王把殖民地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他委派总督直接统治。到十八世纪时,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共设四个总督区。与北美相比,拉美殖民政策具有明显的专制性,殖民地人民是没有政治权力的。

经济上,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实行残酷的剥削。十八世纪以后,殖民地上盛行大庄园制。在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巴西盛行种植园奴隶制。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实行一种特殊的福役制度“米达制”,强追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子去矿场工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为了维护宗主国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对殖民地经济采取严厉的统治和垄断政策。同时,天主教会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强迫印第安人信仰天主教,麻痹他们的反抗意志。这一庞大的反动势力,对拉丁美洲社会发展起到窒息作用。总的看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政策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的统治则具有明显的封建专制性。

2. 试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人文主义起源于意大利,这是因为:(1)意大利虽然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战争频仍,纷争不已,但在经济上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2)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这就使许多才智之士获得多方面的 助:舒适的生活,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揄扬等等。(3)意大利还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

(一)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学术和文化先驱已开始从事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研究,同时进行新的创作,从而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但丁(1265-1321年)辉映于前,彼特拉克(1304-1374年)和薄伽丘(1313-1375年)接踵其后。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对中世纪长期沉埋在寺院中的希腊罗马古典著作抄稿的探讨,对推动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有巨大影响。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代表人物是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以及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

(二)15世纪后期,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逐渐传播到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其他西欧国家。伊拉斯谟出生于鹿特丹,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富有影响的人文主义者。他编订的希腊文本《新约》圣经及其拉丁文新译,揭示并纠正了教会通用拉丁文本圣经中的许多错误;他的《愚人颂》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是乔叟,他是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先驱。乔叟出身于富有的市民家庭,主要作品为《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以戏剧的成就为最大,以莎士比亚为代表。法国作家拉伯雷写有长篇小说《巨人传》。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西欧诸国文艺复兴中出现的重要政治思想家有博丹和莫尔。博丹著有《国家论》,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莫尔的代表作为《乌托邦》,他在书中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3. 日本明治维新推动经济发展和国民教育的举措

(一)殖产兴业。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 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
2020四川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政治_胡格诺战争_政权…(2020四川大学电子信息研究生录取)插图
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大力扶植日本工业的成长。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近代大工业便首先在这一部门占有了统治地位。

(二)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三)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军制改革的是山县有朋。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 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实行征兵制就是军制上的革命,即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权,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提倡 “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

4. 试析19世纪德国传统史学对现代史学的影响

德国古史研究的功绩,首先在于它给整个欧洲的古史研究以极大的推动.在法国,米什莱根据尼布尔的主要结论和方法,写出了2卷的《罗马史》。在英国,罗马史的研究是从翻译、介绍和评价尼布尔著作开始的。桑沃尔和哈尔合作翻译了尼布尔《罗马史》;托马斯·亚诺尔还专程到波恩拜访过尼布尔,并模仿尼布尔的方法,编写了一部《罗马史》。古奇在评论这部著作时指出,该书关于王政时代的叙述,文笔是亚诺尔的,精神是尼布尔的,甚至连后者对歌谣的大胆假设也都被他接受过来。康沃尔·刘易斯为了反驳尼布尔,更深入地考察了早期罗马史的资料,坚持认为早期罗马史不可信。博克、穆勒等人的著作也被译成英文出版,进一步扩大了德国史学在英国的影响。在德国,尼布尔等的影响更为深远。

德国古史学家对历史研究产生贡大影响的另一领域是欧洲史和德国史。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尼布尔的影响。众所周知,近代史领域在19世纪是朗克学派的天下,而朗克本人只承认在他一生中有3位老师,即修昔底德、费希特和尼布尔。朗克总是不厌其烦地表明他得益于尼布尔的方法,把尼布尔的半身塑像放在他书斋中极显眼的位置。有人甚至认为,朗克的所谓贡献,不过是把尼布尔的方法应用近代史领域而已。

在培养人才、增强学术研究的后劲方面,德国古史学家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尼布尔在柏林大学授课时,听众中不仅有大批学生,还有政府高级官员。博克、穆勒等人不仅是一流学者,而且是出色的老师。博克本人曾带出了大批弟子;穆勒的学生中包括恩斯特·科修斯等19世纪后期德国的著名古史学者正是由于他们重视人才培养,才使德国古史学在19世纪后期继续在欧洲保持 地位。重视伦理教化,是德国古史学者的优良传统。尼布尔之所以选择罗马史作为他的研究重点。是因为他想从罗马的伟大中寻求振兴德意志民族之路,以激励青年一代奋起抵抗拿破仑,完成德国独立与统一的任务。这种传统一直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普鲁士学派将其发展到极端,为德国军国主义张目,显然非尼布尔等人本意。德国的古史研究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等创立唯物史观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均熟知尼布尔、博克等人的著作,并在写作时经常引用他们的著作或对其加以批判。其中对恩格斯影响最大的当推尼尔布的《罗马史》。

三、论述

1. 试论君主专制制度对近代早期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觉不自觉地扶持资产阶级的发展。绝对君主制出现之时,恰恰是资本主义开始的时代。绝对君主制在统一和扩张的过程中也要借助于工商业的力量,绝对君主制对于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它们通常都采取重商主义的政策,支持和参与国际外贸活动,其中包括殖民-主义活动.而且,尽管有些绝对君主制极其专制,尽管它们有时以宗教理由追一在经济上活跃的新数教派,但它们从来没有像东方国家那样随意地废除私人产权, 一般来说,重商主义促进了资本的民族化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一些国家,如英、法等,在绝对君主制建立起来前就口经开始了资本民族化的进程。在绝对君主制下,由于贸易保护和特许公司制度,这一进程加快了。

(2)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四分五裂的封建状态,建立起有比较明确领土疆界的中央某权的政府,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疆。

(3)在绝对君主制下,职业化的常备军和官僚体制开始发展起来,绝对君主制一般依然是以军事扩张为使命即同时有若干实为大体相当的“新君主国”彼此竞争。因此,建立强太的军队是最重要的事情。

(4)它把君主等同于国家,从而形成“专制”权力。但是,绝对君主制的君主并非完全是随心所欲的个人统治,相反,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法而治,或者说,他们是近代法理型统治的开创者。因为绝对君主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君主的权力是与法律相联的绝对君主制打破了中世纪等级制对中央权力的限制,逐步开始实现中央政府对每一个臣民的直接统治。这方面突出的体现,一是全国法律的统一,再就是全国性税收。尽管在不同国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免税特权和各种地区性的封建权力结构,但是国家权力通过各种税收,尤其是人头税,直接作用于最底层的民众,与每一个居民发生了关系.后来的普遍征兵制进一步加强了居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因此,民族之所以同国家联系起来,不仅是由于地城经济种文化的统。而且也用于中央政府与国民的垂直联系和全国政治结构的同质化,中央政府和个人的直接关系也推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变化.17、18世纪、英、法的绝对君主制。

2. 试析19世纪美国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19世纪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大概分为两个阶段,其原因和影响叙述如下:

(1)1827-1850年——1827年以后,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出现若干行业和团体进行联合的趋势。例如费城行业团体职工会、纽约职工会,都拥有40-50个团体,1万以上会员的工人组织。在一些城市还创办了第一批工人的刊物,1825年,《工人辩护人》在纽约出版,1828年1月《机器工人自由报》在费城创刊等等。《机器工人自由报》不仅是美国工会的第一家报纸,而且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份工会报纸。1828年,在美国发生了第一次工厂工人罢工,而在此以前参加职工会和罢工斗争的几乎都是手工工人。1828年,美国第一个劳工党在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中于费城建立,并把它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其他大城市。但是,劳工党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统一的工人组织,它的奋斗目标仅局限于提高工资、争取十小时工作目的最低要求,始终没有突破资产阶级法制的范围。正因为如此,它在工人群众中逐渐失去影响,到1836年完全停止活动,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人运动曾受到空想社会主义的深刻影响。由于美国有广阔的土地,空想社会主义大师欧文、傅立叶都曾试图在美建立共产主义新村。但是它们很快就纷纷破产崩溃。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流传美国。其代表克利盖在美国盗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名义鼓吹一种以博爱为基础的甜密的共产主义,声称要在大地上建立起第一批充满天国的爱的村镇。克利盖这就把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等同起来,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对其错误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2)1851-1886年—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开始传播,1851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著名活动家魏德迈来到美国。他组织和领导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带给了美国工人。1852年在他和左尔格的倡导下,在纽约组成了美洲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无产者联盟。同年出版了德文版的《革命报》,第二年又出版了《改革报》。但是,由于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严重,马克思主义在美国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转折,进入了罢工运动的高潮时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20四川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2. 查士丁尼时代

527—565年在位,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极力维护奴隶制度,加强军队和政府官僚机构,并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532年镇压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编纂《罗马民法汇编》,对外大肆用兵,先后灭掉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占领北非、意大利、科西嘉、西西里和伊比里亚半岛的南部。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重修君士坦丁堡并修建了圣索非亚大教堂。查士丁尼统治时代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3. 胡格诺战争

1562-1598年法国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加尔文教徒在法国称胡格诺派,长期遭受迫害。信奉胡格诺教的以波旁家族为代表的南方贵族和信奉天主教的中北部吉斯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最终演化为战争。先后进行过七次战争,长达30余年。其间曾于1570年停战议和,但1572年8月天主教派在巴黎制造了圣巴托罗缪惨案,屠杀胡格诺教徒2000余人,致使战端再起。1598年4月,法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给予胡格诺派新教以合法地位。

4. 洛克

英国哲学家。1658年于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1690年出版用20年时间才完成的主要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1689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政府论》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乾嘉学派

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学派研究的总体特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其研究的话题基本已经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完全脱节,与明代朱张等理学学以致用的情况大相径庭。嘉庆朝以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乾嘉学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学派对于研究、总结、保存传统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6. 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实行的一种统治体制。德川幕府的统治机构更加完善,集权化程度更高。将军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是全国人民和土地的最高支配者。地方政权是大名的藩国,藩主(大名)在藩国内享有行政、司法、税收和军事的全权,但必须接受幕府的严格监督。为了巩固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和兵农分离制度,即把全国居民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不得混淆;武士必须集居城里,农民固定在农村。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12月成立的世界金融机构。1947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华盛顿。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宗旨是:商讨和促进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中、短期资金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中出现的暂时不平衡,消除各国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以便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基金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份额。

8. 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成立的国际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倡不结盟主义。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会上提出参加会议的国家的条件是:实行独立政策,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同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二、论述

1. 试比较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异同

(1)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政策

英国殖民者最初到达北美时,“就开始注意到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地的定居和生存问题,并对这些殖民活动的管理较为放手。”殖民者比较注意在经济上建立稳定的跟据地。这对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政治上,为了统治和管理北美殖民地,英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统治机构这一机构是双重的:一是英国政府内部设置的管理殖民地的贸易局;一是英国派驻北美的总督及官员(仅限于王家殖民地),按照英国控制的程度,在独/战争前夕,北美殖民地可分为三类:(1)王家有民地:由英王派来总督直接统治;(2)业王殖民地:有殖民地的业生《英王把北美大片土地“赏赐”给其宽臣或大贵族,受地者称为“业主”)任督,再由英王批准:(3)自治殖民地:总督由殖民地的有产者选出,但也要由英王批准。

经济上,殖民地上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既有资本主义制度,又有前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的租伽制和奴隶制度。在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土要集中在北部各殖民地。尽管南部尚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但却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中部殖民地盛行半封建的租佣制,南部则是经济作物种植。

(2)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政策

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基本上采取放任政策,因此北美殖民地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享有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自由。相比之下,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政策带有明显的专制。西班牙、葡萄牙把本国的封建庄园制度移到殖民地,在殖民地实行专制统治。西班牙国王曾宣称:拉丁美洲殖民地是他的私有财产。他在国王政府下面设立的“印第安事务院”是掌管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最高机关。国王把殖民地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他委派总督直接统治。到十八世纪时,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共设四个总督区。与北美相比,拉美殖民政策具有明显的专制性,殖民地人民是没有政治权力的。

经济上,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实行残酷的剥削。十八世纪以后,殖民地上盛行大庄园制。在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巴西盛行种植园奴隶制。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实行一种特殊的福役制度“米达制”,强追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子去矿场工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为了维护宗主国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对殖民地经济采取严厉的统治和垄断政策。同时,天主教会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强迫印第安人信仰天主教,麻痹他们的反抗意志。这一庞大的反动势力,对拉丁美洲社会发展起到窒息作用。总的看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政策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的统治则具有明显的封建专制性。

2. 试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人文主义起源于意大利,这是因为:(1)意大利虽然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战争频仍,纷争不已,但在经济上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2)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这就使许多才智之士获得多方面的 助:舒适的生活,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揄扬等等。(3)意大利还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

(一)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学术和文化先驱已开始从事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研究,同时进行新的创作,从而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但丁(1265-1321年)辉映于前,彼特拉克(1304-1374年)和薄伽丘(1313-1375年)接踵其后。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对中世纪长期沉埋在寺院中的希腊罗马古典著作抄稿的探讨,对推动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有巨大影响。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代表人物是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以及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

(二)15世纪后期,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逐渐传播到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其他西欧国家。伊拉斯谟出生于鹿特丹,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富有影响的人文主义者。他编订的希腊文本《新约》圣经及其拉丁文新译,揭示并纠正了教会通用拉丁文本圣经中的许多错误;他的《愚人颂》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是乔叟,他是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先驱。乔叟出身于富有的市民家庭,主要作品为《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以戏剧的成就为最大,以莎士比亚为代表。法国作家拉伯雷写有长篇小说《巨人传》。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西欧诸国文艺复兴中出现的重要政治思想家有博丹和莫尔。博丹著有《国家论》,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莫尔的代表作为《乌托邦》,他在书中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3. 日本明治维新推动经济发展和国民教育的举措

(一)殖产兴业。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 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大力扶植日本工业的成长。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近代大工业便首先在这一部门占有了统治地位。

(二)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三)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军制改革的是山县有朋。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 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实行征兵制就是军制上的革命,即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权,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提倡 “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

4. 试析19世纪德国传统史学对现代史学的影响

德国古史研究的功绩,首先在于它给整个欧洲的古史研究以极大的推动.在法国,米什莱根据尼布尔的主要结论和方法,写出了2卷的《罗马史》。在英国,罗马史的研究是从翻译、介绍和评价尼布尔著作开始的。桑沃尔和哈尔合作翻译了尼布尔《罗马史》;托马斯·亚诺尔还专程到波恩拜访过尼布尔,并模仿尼布尔的方法,编写了一部《罗马史》。古奇在评论这部著作时指出,该书关于王政时代的叙述,文笔是亚诺尔的,精神是尼布尔的,甚至连后者对歌谣的大胆假设也都被他接受过来。康沃尔·刘易斯为了反驳尼布尔,更深入地考察了早期罗马史的资料,坚持认为早期罗马史不可信。博克、穆勒等人的著作也被译成英文出版,进一步扩大了德国史学在英国的影响。在德国,尼布尔等的影响更为深远。

德国古史学家对历史研究产生贡大影响的另一领域是欧洲史和德国史。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尼布尔的影响。众所周知,近代史领域在19世纪是朗克学派的天下,而朗克本人只承认在他一生中有3位老师,即修昔底德、费希特和尼布尔。朗克总是不厌其烦地表明他得益于尼布尔的方法,把尼布尔的半身塑像放在他书斋中极显眼的位置。有人甚至认为,朗克的所谓贡献,不过是把尼布尔的方法应用近代史领域而已。

在培养人才、增强学术研究的后劲方面,德国古史学家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尼布尔在柏林大学授课时,听众中不仅有大批学生,还有政府高级官员。博克、穆勒等人不仅是一流学者,而且是出色的老师。博克本人曾带出了大批弟子;穆勒的学生中包括恩斯特·科修斯等19世纪后期德国的著名古史学者正是由于他们重视人才培养,才使德国古史学在19世纪后期继续在欧洲保持 地位。重视伦理教化,是德国古史学者的优良传统。尼布尔之所以选择罗马史作为他的研究重点。是因为他想从罗马的伟大中寻求振兴德意志民族之路,以激励青年一代奋起抵抗拿破仑,完成德国独立与统一的任务。这种传统一直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普鲁士学派将其发展到极端,为德国军国主义张目,显然非尼布尔等人本意。德国的古史研究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等创立唯物史观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均熟知尼布尔、博克等人的著作,并在写作时经常引用他们的著作或对其加以批判。其中对恩格斯影响最大的当推尼尔布的《罗马史》。

三、论述

1. 试论君主专制制度对近代早期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觉不自觉地扶持资产阶级的发展。绝对君主制出现之时,恰恰是资本主义开始的时代。绝对君主制在统一和扩张的过程中也要借助于工商业的力量,绝对君主制对于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它们通常都采取重商主义的政策,支持和参与国际外贸活动,其中包括殖民-主义活动.而且,尽管有些绝对君主制极其专制,尽管它们有时以宗教理由追一在经济上活跃的新数教派,但它们从来没有像东方国家那样随意地废除私人产权, 一般来说,重商主义促进了资本的民族化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一些国家,如英、法等,在绝对君主制建立起来前就口经开始了资本民族化的进程。在绝对君主制下,由于贸易保护和特许公司制度,这一进程加快了。

(2)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四分五裂的封建状态,建立起有比较明确领土疆界的中央某权的政府,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疆。

(3)在绝对君主制下,职业化的常备军和官僚体制开始发展起来,绝对君主制一般依然是以军事扩张为使命即同时有若干实为大体相当的“新君主国”彼此竞争。因此,建立强太的军队是最重要的事情。

(4)它把君主等同于国家,从而形成“专制”权力。但是,绝对君主制的君主并非完全是随心所欲的个人统治,相反,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法而治,或者说,他们是近代法理型统治的开创者。因为绝对君主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君主的权力是与法律相联的绝对君主制打破了中世纪等级制对中央权力的限制,逐步开始实现中央政府对每一个臣民的直接统治。这方面突出的体现,一是全国法律的统一,再就是全国性税收。尽管在不同国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免税特权和各种地区性的封建权力结构,但是国家权力通过各种税收,尤其是人头税,直接作用于最底层的民众,与每一个居民发生了关系.后来的普遍征兵制进一步加强了居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因此,民族之所以同国家联系起来,不仅是由于地城经济种文化的统。而且也用于中央政府与国民的垂直联系和全国政治结构的同质化,中央政府和个人的直接关系也推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变化.17、18世纪、英、法的绝对君主制。

2. 试析19世纪美国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19世纪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大概分为两个阶段,其原因和影响叙述如下:

(1)1827-1850年——1827年以后,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出现若干行业和团体进行联合的趋势。例如费城行业团体职工会、纽约职工会,都拥有40-50个团体,1万以上会员的工人组织。在一些城市还创办了第一批工人的刊物,1825年,《工人辩护人》在纽约出版,1828年1月《机器工人自由报》在费城创刊等等。《机器工人自由报》不仅是美国工会的第一家报纸,而且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份工会报纸。1828年,在美国发生了第一次工厂工人罢工,而在此以前参加职工会和罢工斗争的几乎都是手工工人。1828年,美国第一个劳工党在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中于费城建立,并把它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其他大城市。但是,劳工党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统一的工人组织,它的奋斗目标仅局限于提高工资、争取十小时工作目的最低要求,始终没有突破资产阶级法制的范围。正因为如此,它在工人群众中逐渐失去影响,到1836年完全停止活动,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人运动曾受到空想社会主义的深刻影响。由于美国有广阔的土地,空想社会主义大师欧文、傅立叶都曾试图在美建立共产主义新村。但是它们很快就纷纷破产崩溃。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流传美国。其代表克利盖在美国盗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名义鼓吹一种以博爱为基础的甜密的共产主义,声称要在大地上建立起第一批充满天国的爱的村镇。克利盖这就把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等同起来,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对其错误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2)1851-1886年—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开始传播,1851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著名活动家魏德迈来到美国。他组织和领导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带给了美国工人。1852年在他和左尔格的倡导下,在纽约组成了美洲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无产者联盟。同年出版了德文版的《革命报》,第二年又出版了《改革报》。但是,由于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严重,马克思主义在美国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转折,进入了罢工运动的高潮时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72